肺内圆形实质性或囊性肿块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病变(如肺炎、肺结核)、良性肿瘤(如肺错构瘤)、恶性肿瘤(如肺癌)以及先天性疾病(如肺囊肿)。其中,感染和肿瘤性病变占主导,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综合判断。
-
感染性病变
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或结核杆菌感染可导致肺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或炎性肿块。CT表现为厚壁空洞伴周围渗出,若为血源性感染可见多发薄壁囊腔。 -
良性肿瘤
肺错构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典型表现为含脂肪或爆米花样钙化的圆形肿块;肺腺瘤、纤维瘤等生长缓慢,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
恶性肿瘤
肺癌(尤其是腺癌)可表现为实性结节或囊腔型肿块,囊壁厚度不均伴分叶、毛刺征;转移瘤多为多发圆形结节,边缘光滑。 -
先天性与罕见疾病
先天性肺囊肿多见于青少年,薄壁囊腔无强化;淋巴管肌瘤病(LAM)好发于育龄女性,呈弥漫均匀薄壁囊腔;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与吸烟相关,囊腔形态不规则伴上肺分布。
发现肺部肿块应及时就医,通过CT、病理活检明确性质。戒烟、避免粉尘暴露可降低风险,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