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是城乡居民为获得基本医疗保障而缴纳的保险费用,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基本定义
该费用是城乡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乡居民医保”)时需定期缴纳的金额,用于保障参保人员在生病时获得医疗费用补偿。
二、制度背景与覆盖范围
-
制度整合
2016年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覆盖城乡非从业人员(如未就业人员、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
-
覆盖人群
主要覆盖未就业居民、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未就业学生儿童等群体,旨在为经济弱势群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三、缴费标准与补贴机制
-
缴费标准
2019年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220元/人,长期护理保险个人缴纳部分为30元/人,合计250元/人。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政策调整而变化。
-
政府补贴
-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等由民政部门全额资助;
-
其他群体可能享受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具体比例因地区而异。
-
四、保障内容
参保人员可通过医保报销医疗费用,包括门诊、住院等,具体报销比例和起付线根据地区政策确定。部分地区还提供大病保险补偿,进一步减轻医疗负担。
五、与职工医保的区别
-
参保对象 :职工医保覆盖在职职工及灵活就业人员,城乡居民医保覆盖未就业及低收入群体;
-
缴费方式 :职工医保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城乡居民医保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是实现全民医疗保障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通过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结合,为城乡弱势群体提供基本医疗风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