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血管炎是一种由风湿性疾病引发的血管炎症,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可导致关节疼痛、皮肤病变甚至内脏损伤。其核心特征是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血管壁,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轻则表现为皮疹、关节肿痛,重则引发心脏炎或神经损害,需早期干预防止器官功能恶化。
-
病因与机制:风湿性血管炎多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触发炎症,病毒或药物也可能诱发。中医归因于“邪毒致瘀”,现代医学认为与免疫失调、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
典型症状:早期常见发热、疲劳、关节痛;进展期可能出现皮肤紫癜、指端坏疽或内脏受累(如腹痛、蛋白尿)。20%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或肺纤维化。
-
诊断要点:需结合临床检查(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影像学(血管超声)及病理活检。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是重要参考依据。
-
治疗策略:轻症用抗炎药或免疫调节剂(如羟氯喹),重症需激素联合环磷酰胺。中医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祛邪解毒法,强调分期辨证治疗。
-
日常管理:避免感染、劳累,定期监测炎症指标。皮肤护理(防外伤、防晒)和饮食调节(低糖、戒烟酒)是关键辅助手段。
若出现不明原因关节痛伴皮肤病变,务必尽早就医排查。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但需警惕复发,长期随访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