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凝治疗(基础核心)
- 药物选择:急性期首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续过渡至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起效快、安全性高,是当前推荐方案。
- 作用:阻止血栓扩大,降低肺栓塞风险,需至少坚持3个月以上规范治疗。
2. 溶栓/取栓治疗(急性期关键)
- 导管接触性溶栓: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24-48小时内快速溶解新鲜血栓,是临床首选溶栓方式。
- 微创抽栓/吸栓:使用AngioJet等设备直接清除血栓,尤其适用于髂静脉等大血管急性栓塞,可迅速恢复血流。
3. 手术干预(重症急救)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急性肺栓塞或溶栓禁忌时,紧急植入滤器拦截脱落血栓,死亡率可降低30%-50%。
- 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合并静脉狭窄时,通过微创介入开通闭塞血管,恢复静脉回流。
4. 并发症管理
- 压力治疗:穿戴医用弹力袜,配合间歇气压治疗,预防血栓后综合征(PTS)。
- 生活方式调整:急性期绝对卧床,慢性期需戒烟、多饮水、避免久坐,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降低血液黏稠度。
特别提示:突发下肢肿胀、胸痛需立即就医,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6小时内。规范抗凝治疗可降低50%复发风险,擅自停药可能导致血栓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