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低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低于正常水平(通常为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 生理性低血压无需治疗,而病理性低血压可能引发头晕、晕厥甚至器官缺血,需针对性干预。 关键风险包括老年人跌倒骨折、心脑供血不足,以及高血压患者用药不当导致的“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
-
分类与病因
生理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或遗传人群,无器质性病变;病理性低血压则与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内分泌异常(如甲减)、营养不良或药物副作用相关。体位性低血压(快速站立时头晕)和餐后低血压(进食后血流重分配)是常见亚型。 -
典型症状
轻者表现为头晕、乏力、手脚冰凉;重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心悸、晕厥。老年人长期低血压可能加速认知衰退,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
防治措施
- 生活方式调整:增加水盐摄入(每日饮水2-3升,早餐适量咸食)、适度运动(如游泳、抗阻训练)改善循环。
- 体位管理:避免突然起身,睡觉时抬高床头15-25厘米。
- 饮食优化:少食多餐,避免酒精,增加蛋白质(如瘦肉、鸡蛋)和滋补食材(红枣、桂圆)。
提示:若症状频繁或伴随其他疾病(如贫血、甲状腺问题),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定期监测血压,尤其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需警惕血压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