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购买社保与单位购买社保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一、参保范围与险种覆盖
-
单位交社保
-
法定强制参保,需为员工缴纳 五险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保障全面。
-
部分地区(如北京)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
-
-
自己交社保
-
需根据身份选择参保类型:
-
灵活就业人员 :可缴纳职工社保(养老+医疗)或城乡居民社保(仅养老+医疗)。
-
城乡居民 :仅能参加城乡居民社保(养老+医疗)。
-
-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个人无法自行缴纳。
-
二、缴费主体与比例
-
单位交社保
-
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单位承担较大比例(如养老保险16%+失业保险0.5%-1%)。
-
缴费基数按职工实际工资或当地社平工资的60%-300%确定。
-
-
自己交社保
-
灵活就业人员 :需全额承担20%的缴费比例(其中12%入统筹账户,8%入个人账户)。
-
城乡居民 :按年缴费,金额较低(如每年200-5000元)。
-
三、待遇享受差异
-
单位交社保
-
医疗报销比例较高(约70%),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失业时可领取失业金,工伤和生育可享受津贴。
-
养老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
-
自己交社保
-
医疗报销比例较低(如灵活就业人员约4.2%-8%),无失业金、生育津贴和工伤津贴。
-
养老金待遇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可能低于单位职工的统筹养老金。
-
四、其他关键区别
-
强制性与法律约束
-
单位交社保是法定义务,违反需补缴且无时间限制。
-
自己交社保遵循自愿原则,可随时中断或调整。
-
-
缴费基数与调整
-
单位缴费基数按职工工资总额确定,个人无权自主调整。
-
灵活就业人员可自主选择缴费基数档次(如60%、100%、300%),但最高档位可能低于单位职工的缴费基数。
-
-
参保城市限制
-
单位交社保受户籍或注册地限制,跨地区就业需转移社保。
-
灵活就业社保逐步放开户籍限制,但城市间养老金和医保报销比例存在差异。
-
总结建议
-
单位交社保 适合有稳定劳动关系且希望享受全面保障的职工。
-
自己交社保 适合灵活就业人员或城乡居民,但需权衡缴费成本与保障水平。建议根据经济状况、就业稳定性及未来规划综合选择,并关注当地社保政策对灵活就业的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