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的计算并非单纯依据工龄或年龄,而是由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个人账户积累共同决定的。具体规则如下:
一、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
基础养老金 $$ \text{基础养老金} = \frac{\text{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times \text{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times \text{缴费年限} \times 1% $$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基数/社会平均工资)。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text{个人账户养老金} = \frac{\text{个人账户储存额}}{\text{计发月数}} $$
-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50岁退休为195个月,55岁为170个月,60岁为139个月。
二、工龄与养老金的关系
-
缴费年限的影响
-
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越高,且每年约增长3%-5%。
-
个人账户养老金按工作年限每满1年加100元计算(如10年工龄对应1000元)。
-
-
年龄与退休金的间接影响
-
较晚退休(如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可增加总缴费年限,从而提高养老金水平。
-
但基础养老金计算仅与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相关,60岁退休者计发月数(139个月)低于55岁或50岁退休者(170/195个月),因此退休年龄越晚,基础养老金占比越低。
-
三、其他注意事项
-
工龄计算规则
-
累计计算所有工作经历,但中断缴费期间不计入工龄。
-
具体工龄工资标准因地区而异,例如某地规定满10年工龄对应2000元基础工资+30元工龄工资。
-
-
特殊群体政策
- 福建省实施“工龄+年龄”双因素退休机制:60岁退休基础养老金+工龄工资,工龄每满1年加100元;65岁退休基础养老金+工龄工资,工龄每满1年加130元。
退休金是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个人账户积累的综合体现,工龄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