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腹痛指的是腹部右下侧区域疼痛,通常由腹内组织或器官受强烈刺激或损伤引起。常见症状除了疼痛,还可能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 急性阑尾炎:多数患者起初为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这是其腹痛的典型特点,且疼痛呈持续性隐痛,伴有阵发性加剧。少数患者一开始就感觉右下腹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或腹泻,严重时会有发热、乏力、精神不佳等症状。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关键体征,典型的是麦氏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能辅助术前阑尾定位。
- 输尿管结石:典型症状为输尿管绞痛并伴有血尿。若为中段输尿管结石,引发的绞痛位于中下腹部,右侧结石就会出现右下腹疼痛,有时易与阑尾炎混淆;而下段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位于下腹部,并向同侧腹股沟、阴囊或大阴唇放射。
- 右侧卵巢囊肿或肿瘤扭转:这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右侧卵巢囊肿或肿瘤扭转时,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右下腹剧痛,疼痛呈持续性且阵发性加剧,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妇科检查时可扪及附件区肿块张力大,有压痛,瘤蒂部最为明显。
- 肠道疾病:例如肠结核,患者病史可达 5 年以上,腹泻反复发作,或者与便秘交替出现,一般每天腹泻不超过 3 - 5 次,大便呈糊状,带有少量黏液及血便,有腐臭气味,常伴有脐周或右下腹部疼痛,查体时在右下腹可触及增厚的结肠。还有克罗恩病,患者多出现右下腹痛,疼痛多为隐痛或钝痛,有时进餐会诱发腹痛并伴有便意,排便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常见的临床表现还有腹泻,排便次数因病变严重程度和范围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每天 2 - 4 次,严重者可达 10 余次,粪便呈糊样,一般不含黏液或脓血,严重时含有少量黏液、脓液,但便血少见,有时患者还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体检时可在右下腹部触及包块,一般比较固定,质地中等,伴有轻度或中度压痛,患者还可能伴有倦怠、消瘦、贫血、盗汗等全身症状。
右下腹痛的症状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如果出现持续或严重的右下腹痛,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