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变更处理的一般流程可分为以下步骤,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变更申请阶段
-
提出变更申请
由项目经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业主代表提出变更申请,需填写变更申请表,明确变更内容、原因、影响范围及初步估算。
-
提交相关材料
附上变更原因说明、图纸、工程量及造价估算等材料,为后续审核提供依据。
二、审核评估阶段
-
初步审核
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对变更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估,审核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及合同要求。
-
设计单位审核
设计单位需对变更图纸进行审核,确保满足设计标准及原设计意图。
-
造价与工期影响评估
评估变更对工程造价、工期的影响,提出调整方案。
三、审批决策阶段
-
审批流程
建设单位按权限进行审批,项目主管出具审批意见,明确是否执行变更。
-
多方案比选
对比不同变更方案的成本效益,优先选择最优方案。
四、实施执行阶段
-
下发变更指令
监理单位根据审批结果下发工程变更通知令,明确变更内容、技术要求及预算调整。
-
承包商执行
承包商按通知令调整施工方案,落实资源并实施变更。
五、监督与反馈阶段
-
过程监督
监理单位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确保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
-
争议处理
若承包商提出异议,需在7日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提交仲裁或诉讼。
-
定期报告
承包商需定期提交变更实施进度报告,便于及时调整。
六、文档归档阶段
-
资料整理
整理变更申请、审核意见、实施方案等文件,归档备查。
-
合同调整
变更涉及合同价款的,需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变更条款。
注意事项
-
时间节点 :审批流程需在7-15个工作日内完成,避免影响工程进度。
-
责任明确 :设计、施工、监理各司其职,确保变更决策科学合理。
-
法律合规 :变更需符合《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重大变更需办理规划、设计审批手续。
通过以上流程,可规范工程变更管理,降低风险,保障项目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