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椎管内肿瘤是起源于脊髓、神经根、脊膜或椎骨等组织的异常瘤样病变,儿童发病率低于颅内肿瘤,但胚胎残余组织肿瘤(如皮样囊肿)更常见于儿童。典型症状包括神经根疼痛、运动障碍及二便功能异常,早期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预后与肿瘤性质密切相关。
病因与类型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或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儿童患者中,髓内和硬脊膜外肿瘤占比高于成人,常见类型包括神经胶质瘤(胸腰段多见)、皮样囊肿(好发腰骶段)及肠源性囊肿(颈段多见)。恶性肿瘤多为转移性,但儿童以良性肿瘤为主。
典型症状
- 疼痛:固定部位刀割样痛,咳嗽或用力时加重;
- 运动障碍:四肢无力、步态不稳,严重者瘫痪;
- 感觉异常:麻木或蚁走感,婴幼儿表述困难易漏诊;
- 二便失禁:发生率高于成人,提示脊髓严重受压;
- 合并畸形:如脊柱侧弯、隐性脊柱裂或皮毛窦。
诊断与治疗
MRI是首选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位置与脊髓关系。手术采用椎板整体移除法减少脊柱畸形风险,术后需结合病理决定是否放疗。5岁以下患儿手术死亡率不足5%,但高颈段肿瘤可能引发呼吸衰竭。
家长需警惕
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腰腿痛、反复脑膜炎或排尿异常,应尽早就医。术后康复需配合营养神经治疗及功能锻炼,长期随访监测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