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窦炎是发生在筛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属于鼻窦炎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鼻塞、脓涕、头痛及局部疼痛,严重时可引发发热、视力障碍等并发症。其发病与细菌感染、鼻腔结构异常、过敏等因素密切相关,急性期需及时抗炎治疗,慢性反复发作可能需手术干预。
筛窦位于鼻腔外上方的筛骨内,由多个小气房组成,结构复杂且毗邻眼眶和颅底。当窦口阻塞或黏膜受病原体侵袭时,易引发炎症。急性筛窦炎起病急骤,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包括畏寒发热、鼻根部胀痛、脓涕带血丝等;慢性筛窦炎病程超过12周,多表现为精神不振、持续鼻塞及嗅觉减退。
病因主要分三类:
- 感染因素: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通过鼻腔感染蔓延至筛窦,或游泳污水误入鼻窦引发炎症;
- 鼻腔病变: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阻碍筛窦通气引流,导致分泌物潴留;
- 全身因素: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过敏体质等增加患病风险。
典型症状具有特异性:
- 鼻部症状:患侧持续性鼻塞,黏脓性鼻涕难以擤净,可倒流至咽部引发咳嗽;
- 头痛特点:多位于内眦或鼻根,晨重夜轻,低头或咳嗽时加重;
- 全身反应:急性期伴发热、呕吐(儿童多见),慢性期以疲劳、记忆力下降为主。
治疗需分层管理:
- 药物控制:急性期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配合鼻用激素减轻黏膜水肿;
- 物理疗法:鼻腔冲洗、雾化吸入促进分泌物排出;
- 手术指征: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眶内/颅内并发症时,采用鼻内镜手术开放窦口。
预防需注意鼻腔卫生: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防止呛水,过敏体质者需控制环境过敏原。若鼻塞、头痛持续两周不缓解,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引发慢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