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绞痛,又称慢性肠系膜缺血,是一种因肠道血流供应不足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餐后剧烈腹痛。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介绍:
1. 定义与概述
缺血性肠绞痛是指因肠道血流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腹痛,主要与胃血流增加时“窃取”肠道血流的现象有关。这种疾病类似于活动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其典型症状是餐后腹痛,伴随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
2. 症状表现
缺血性肠绞痛的主要症状包括:
- 餐后腹痛: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或脐周,呈痉挛性绞痛,可在餐后15-60分钟出现,持续2-3小时。
- 体重减轻:由于患者因疼痛惧怕进食,长期限制饮食量,导致体重下降(通常减轻9-10公斤)。
-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便秘、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发热等。
3. 原因
缺血性肠绞痛的常见原因包括:
-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堆积血栓和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使肠道血流减少。
- 动脉狭窄或损伤:动脉管腔变窄或受损,影响血液循环。
- 其他疾病:如腹腔感染、胰腺炎、血液病、外伤等也可能引发该病。
4. 诊断方法
缺血性肠绞痛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症状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 病史与症状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具有典型症状(如餐后腹痛、体重减轻等)。
- 影像学检查:如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等,用于评估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
-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5. 治疗方法
缺血性肠绞痛的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干预:
(1)药物治疗
- 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可扩张血管,增加肠道血流。
- 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 其他药物:如前列地尔、维生素C、维生素E等,用于改善肠道缺血。
(2)饮食调整
- 低脂高纤维饮食:推荐全麦面包、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油腻食物和含糖饮料。
- 促进肠道健康:高纤维食物有助于防止便秘,低脂饮食可减轻肠道负担。
(3)外科治疗
- 血管成形术:通过导管扩张狭窄血管或植入支架,恢复血流。
- 手术治疗:包括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旁路术等,适用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
6. 预防与注意事项
- 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 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烟、过量饮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 定期检查:特别是4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管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治疗,请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