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绞痛是一种因肠道供血不足引发的剧烈腹痛,典型表现为餐后15-30分钟出现的左下腹或脐周痉挛性绞痛,伴随便血、恶心、恐食症及体重下降。患者常因疼痛反复发作而惧怕进食,严重时可能导致肠坏死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 疼痛特点:突发性左下腹或脐周绞痛是核心症状,呈持续性或阵发性,进食后加重并向背部放射。慢性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餐后胀痛,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且逐渐恶化。
- 伴随症状:便血(鲜红或暗红色)、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是常见伴随表现。部分患者因恐食导致体重骤减(约80%患者减轻9-10公斤),晚期可能出现发热或肠梗阻。
- 诱因与高危人群: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是高发群体,休克、高血压或长期服用避孕药也可能引发肠道缺血。血管栓塞或狭窄是主要病因,类似“肠中风”的急性缺血可能危及生命。
- 与其他腹痛的差异:与普通胃肠炎不同,缺血性肠绞痛对抑酸药无效,且疼痛与进食直接相关,便血和体重下降是重要警示信号。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有心血管病史者,应立即就医排查。早期通过增强CT或肠镜确诊可避免肠坏死,治疗需结合抗凝、手术或血管介入恢复血流。日常需控制血压血脂,避免暴饮暴食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