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痢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关键亮点包括:及时补液、对症用药、预防感染扩散,尤其是儿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需重视。
暴痢的典型症状包括频繁水样便、腹痛、发热等,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对于轻度症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和调整饮食缓解;中重度或伴随呕吐、血便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就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通过静脉或口服补液恢复体液平衡;第二,根据病原体类型使用抗生素(如细菌感染)或抗病毒药物;第三,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减少腹泻次数。
预防暴痢的关键在于切断感染源。建议做到:避免生食未洗净的蔬果,食物彻底加热;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腹泻期间使用独立餐具。需特别注意的是,自行服用止泻药可能掩盖病情,例如细菌性痢疾过早止泻会导致毒素滞留体内,加重肠道损伤。
若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的腹泻、体温超过38.5℃、意识模糊或尿量明显减少,应立即前往急诊。居家护理时可补充淡盐水或稀释果汁,但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以免加重腹泻。婴幼儿可继续母乳喂养,同时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皮肤弹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