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腔内损伤,占闭合性腹外伤的3%-5%,其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且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这种损伤主要由穿透性损伤(如锐器伤或枪伤)和医源性损伤引起,常累及十二指肠的第二、第三和第四段,尤其是靠近幽门的部分。
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与分类
- 病理特点:十二指肠损伤通常伴随大量胰液、胆汁和消化液的泄漏,导致腹膜炎、肠壁水肿、出血和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达20%-30%。
- 损伤类型:根据损伤机制可分为穿透性损伤(如外伤)、医源性损伤(如手术或内镜操作)以及钝性损伤(如车祸)。其中,穿透性损伤最为常见,且多见于十二指肠的第二和第三段。
- 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血性腹泻或便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发热等症状。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是诊断十二指肠损伤的主要手段,可明确损伤部位和范围。增强CT有助于评估损伤程度和是否存在其他脏器合并伤。
- 辅助检查:包括血尿淀粉酶测定、腹腔穿刺及灌洗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胰腺或胆道损伤。
- 诊断难点:由于十二指肠位于腹膜后,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需高度怀疑并及时检查。
治疗方法
-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损伤或病情稳定的患者,包括禁食、输液、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治疗。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损伤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患者,需进行紧急手术干预。手术方式包括:
- 十二指肠修补术:适用于小范围损伤。
- 空肠-十二指肠Roux-en-Y吻合术:用于较大范围损伤。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合并胰头损伤的患者。
- 术后管理: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并密切监测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与提示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高风险的腹部创伤,其诊断和治疗需要高度警惕。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及有效的术后管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力冲击,以降低受伤风险。一旦发生疑似十二指肠损伤的情况,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