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性肠梗阻是一种由胆道结石进入肠道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主要病因包括胆道与胃肠道之间的异常通道(如胆总管-十二指肠瘘、胆囊-十二指肠瘘等)以及医源性因素(如胆肠内引流术后)。其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肠切开取石、胆肠内瘘矫正术等,预后良好,但需尽早确诊和干预。
一、胆石性肠梗阻的病因
- 胆道与胃肠道异常通道:如胆总管-十二指肠瘘、胆囊-十二指肠瘘等,约占病例的四分之三。
- 医源性因素:胆肠内引流术后形成的胆肠内瘘可能导致结石进入肠道。
- 胆道结石:结石直径通常需大于2.5厘米,但在肠道狭窄情况下,较小结石也可能引发梗阻。
二、胆石性肠梗阻的症状
- 腹痛:持续性钝痛,伴阵发性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绞痛。
- 呕吐:早期呕吐物多为胃液和胆汁,后期可能出现粪臭味肠内容物。
-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时尤为明显。
- 腹胀:程度因梗阻部位而异,低位梗阻腹胀更明显。
三、胆石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
- 肠切开取石术: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
- 胆肠内瘘矫正术:可根治胆石性肠梗阻。
- 肠内碎石排出术:适用于结石较软的情况。
- 非手术治疗:
- 通过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以及使用肠道润滑剂等方法,部分较小结石可自行排出。
四、预后与提示
胆石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良好,但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关键。患者需警惕症状的隐匿性和间歇性,及时就医以避免病情恶化。
胆石性肠梗阻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但需尽早干预以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