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心包炎是一种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儿童期较为严重的疾病,主要影响心包膜,导致心包积液、心包增厚和心脏功能受损
1. 发病机制
结核菌通过血液、淋巴或直接蔓延等途径侵入心包,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心包积液和纤维蛋白渗出,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2. 临床表现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
- 呼吸困难:由于心包积液增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心肺功能
- 胸痛:多为锐痛或刺痛,可因深呼吸、咳嗽或体位改变而加重
- 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可持续较长时间
- 乏力、食欲减退:患儿常感到疲倦,进食量减少
- 咳嗽:可能是由于肺部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
- 心包摩擦音:在炎症初期可听到
3. 诊断方法
诊断小儿结核性心包炎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有助于诊断
- 心包积液检查:腺苷脱氨酶(ADA)升高、涂片或培养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见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能明确心包积液的量和部位,CT或MRI有助于评估心包的增厚程度和范围
- 心电图检查:常见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T波改变等
- 心包穿刺:不仅可以抽取积液进行检查和治疗,还能明确诊断
4.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
- 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
- 心包穿刺引流:适用于大量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压塞的患儿,以缓解症状
- 手术治疗:对于心包增厚、缩窄,严重影响心脏功能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心包剥脱术
5. 预后与预防
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预防主要是加强儿童的营养,提高免疫力,预防结核菌感染
6.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和心源性肝硬化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