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再发性呕吐的药物治疗及综合处理方案
一、基础治疗
- 补液与纠正代谢紊乱
再发性呕吐常伴随脱水、酸中毒及酮血症,需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推荐使用 4:3:2溶液 或 1:1加碱液(含葡萄糖、氯化钠、碳酸氢钠)以纠正代谢紊乱。
二、针对性药物
-
止吐及调节胃肠功能药物
- 多潘立酮(吗丁啉):每次0.3mg/kg,每日3次,餐前口服,或使用栓剂(按年龄选择剂量)以促进胃肠蠕动。
- 山莨菪碱(654-2):每次1mg/kg,口服或肌注,每日3~4次,可缓解胃肠痉挛及呕吐。
- 氯丙嗪:重症患儿可肌注复方氯丙嗪,每次0.5~1mg/kg,每日2~3次,用于镇静止吐。
-
辅助药物
- 补液盐:口服补液盐散Ⅲ可预防脱水及电解质失衡。
- 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用于调整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
三、其他治疗措施
- 针灸疗法
选用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幼儿可艾灸,年长儿可针灸结合。
四、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需明确病因(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
- 饮食管理:呕吐期间暂停进食,症状缓解后逐步给予清淡流质食物。
提示: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剂量错误或药物相互作用。若呕吐伴发热、意识改变等,需立即就医排查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总结:再发性呕吐需综合补液、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山莨菪碱)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结合针灸辅助。具体方案应根据患儿病情及医生评估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