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主要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节后纤维受损有关,可能由病毒感染、精神紧张、长期压力等诱发。部分患者因社会心理压力或应激反应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 典型症状
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功能障碍,包括:
- 心血管系统:头晕、血压下降、心律紊乱;
- 消化系统:腹胀、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
- 泌尿生殖系统:尿潴留、性功能障碍;
- 其他:视物模糊、瞳孔散大、排汗减少、口干、鼻腔干燥等。
严重者可能因心律失常或麻痹性肠梗阻危及生命。
3. 诊断方法
- 周围神经活检:显示有髓纤维减少、轴索结构紊乱;
- 辅助检查:如心电图、体位性低血压试验等,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 鉴别诊断:需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区分,后者症状多局限于某一器官且无器质性病变。
4. 治疗与预后
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
- 心血管功能监护、胃肠减压、导尿等支持治疗;
- 补充血容量、人工泪液缓解症状。
多数患者经数月至1-2年可自行好转,少数需长期干预。
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