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具体如下:
- 原发性因素:多见于婴幼儿,常为先天性、遗传性或解剖学因素造成。可能与心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有关,导致心房肌的结构和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使得心房内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从而引发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 继发性因素:
- 心脏疾病: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可引起心房肌损伤、缺血、缺氧或心房压力改变,导致心房内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升高,进而引发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 手术损伤:心脏手术的瘢痕、射频消融术的损伤等,可能破坏心脏正常的电生理传导通路或导致心肌局部的异常,形成异位起搏点,引发心动过速。
-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洋地黄中毒等,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使心房肌的自律性增高,诱发房性心动过速。
- 其他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感染时,可使心房压力升高,导致心房异常触发活动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过多影响心脏节律调控;大量饮酒以及各种代谢障碍,可导致心肌损害,引起心肌的自律性增高,这些情况都可能与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