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壅积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阻塞,以致近端十二指肠食糜滞留及肠管代偿性扩张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病因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多因肠系膜过长或过短、内脏下垂、肠系膜上动脉本身变异及脊柱前倾等,导致十二指肠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及其前分支的夹角变小,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梗阻。
- 先天异常:如先天性腹膜束带压迫牵拉、十二指肠远端先天性狭窄或闭塞、环状胰腺压迫十二指肠降段等。
- 肿瘤:十二指肠肿瘤、腹膜后肿瘤、十二指肠转移癌及邻近肿大淋巴结、肠系膜囊肿等压迫十二指肠。
- 其他:十二指肠远端或近端空肠浸润性疾病和炎症,如进行性系统硬化症;胆囊和胃手术后发生粘连牵拉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粘连、溃疡、狭窄等。
- 好发人群:发病年龄平均在 30 岁左右,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多见于体重偏轻、体形瘦长的人,长期卧床消瘦的病人,以及存在高分解状态,如大面积烧伤或大手术后的患者。也常见于瘦长体型的中青年女性、脊柱侧弯的人群、腹部手术史的人群以及部分患有肠道疾病的病人。
- 症状
- 呕吐:多在进食后 2 - 3 小时或夜间出现,呕吐物含胆汁及所进食物,急性发作时呕吐频繁而量大。
- 疼痛:位于右上腹、脐上甚至后背部,可呈闷痛、胀痛或绞痛。改变体位如取侧卧、俯卧、胸膝位、前倾坐位或将双膝放在颌下等,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
- 其他:包括餐后上腹闷胀、恶心、呃逆等。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消瘦、脱水、营养不良、贫血等。急性发作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肠坏死、十二指肠穿孔、上消化道大出血、门静脉血栓和门静脉积气等并发症。
- 检查
- 钡餐检查:可见十二指肠瘀滞及扩张征象,或在十二指肠某处钡剂突然受阻,有时可见逆蠕动。
- 胃镜检查:可发现十二指肠腔内的梗阻原因及在梗阻部位胃镜行进受阻。
- 血液检查:呕吐重者可有血液浓缩,血清钾、钠、钙及氯化物减少。
- 诊断:典型的症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X 线钡餐检查有特征性表现,如十二指肠水平部见钡柱中断(突然垂直切断);受阻近段肠管强有力的顺向蠕动及逆蠕动构成的钟摆运动;俯卧位时钡剂顺利通过,逆蠕动消失。必要时作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显示与十二指肠在解剖角度上的关系。
- 治疗
- 保守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急性发作者,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等治疗。对于慢性反复发作者,若症状不明显一般可不必处理;症状明显者可通过控制饮食、卧床休息,最好采用俯卧位,恶心呕吐明显者予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还可使用抗痉挛药物缓解急性胃扩张。
-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选用游离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十二指肠复位术等。
十二指肠壅积症经合理、规范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本病可反复发作。患者日常应注意补充营养,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尽量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饭后不要立即进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