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类与遗传性
-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可能位于19号染色体,患者一级或二级亲属中至少有一人患有类似疾病。
- 散发性偏瘫型偏头痛:无家族遗传史,可能与基因突变或其他诱因相关。
2. 典型症状
- 运动先兆:偏瘫通常为单侧,可持续20-30分钟至数周,头痛多在偏瘫后出现,约1/3患者头痛与偏瘫同侧。
- 伴随症状:约50%患者出现构音障碍或失语,1/3伴有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 发作特点:多始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部分患者在20-30岁时发作停止,转为其他类型偏头痛。
3. 诊断标准
- 需满足至少两次发作,且伴随完全可逆的运动无力及视觉、感觉或言语症状。
- 需排除短暂性脑缺血(TIA)、脑卒中等其他疾病。
4. 治疗建议
- 急性期:使用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或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
- 预防性治疗: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氟桂利嗪)等可能有效。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诱因(如压力、睡眠不足),规律作息,必要时结合中医针灸或推拿。
若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误诊为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