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症状表现
- 运动性先兆:头痛发作前或同时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可能伴随偏侧麻木、失语、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 头痛特点:多为单侧搏动性疼痛,可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典型偏头痛表现。
- 持续时间:偏瘫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周,头痛通常持续4-72小时。
-
分类
-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HM):与遗传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更常见。
- 散发性偏瘫型偏头痛(SHM):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与家族性类似。
发病机制
- 血管异常:发作时脑血管异常收缩导致脑缺血,随后扩张引发头痛。
- 神经递质紊乱:可能与钙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神经递质释放失衡有关。
- 遗传因素:已知基因如CACNA1A、ATP1A2等突变与发病相关。
诊断要点
- 临床标准:需满足至少两次发作,且具备以下特征:
- 完全可逆的肢体无力(持续≥5分钟)。
- 伴随视觉、感觉、语言等先兆症状。
- 无其他疾病(如脑卒中、TIA)可解释症状。
- 辅助检查:
- 影像学:头颅MRI、CTA等通常无异常,排除脑血管病变。
- 脑电图:部分患者发作时可见脑电图慢波。
治疗策略
- 急性期治疗:
- 止痛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头痛。
- 镇静药物:地西泮用于控制癫痫样发作。
- 预防性治疗: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氟桂利嗪)减少发作频率。
- 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适用于频繁发作或合并癫痫者。
- 中医辅助治疗:针灸、中药(如天麻钩藤饮)可缓解症状。
注意事项
- 鉴别诊断:需与短暂性脑缺血(TIA)、脑卒中区分,后者症状不可逆且影像学有异常。
- 生活方式:避免诱因(如过度劳累、饮酒),保持规律作息。
若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