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
- 主要由药物毒性引起,常见于长期或过量使用某些药物,如抗菌药(氯霉素)、抗结核药(异烟肼)、抗肿瘤药(奥沙利铂)等。
- 部分药物通过干扰维生素代谢(如异烟肼抑制维生素B6)、损害施万细胞(如氯喹)或抑制轴浆运输(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机制损伤神经。
2. 症状
- 感觉异常:手足麻木、灼痛、刺痛、感觉过敏,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
- 运动障碍: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迟缓性瘫痪,严重者出现行走困难。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颜色异常、多汗或少汗、指(趾)甲粗糙脆裂等。
3. 治疗
- 首要措施: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避免进一步损伤。
- 药物治疗: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族、甲钴胺)促进神经修复,必要时辅以止痛药(如卡马西平)。
-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手术(如关节松解术),改善肌肉功能及预防挛缩。
4. 危害与预后
-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生活无法自理。
- 多数患者停药后症状可缓解,但严重病例可能遗留肌肉萎缩或神经功能缺损。
5. 预防
- 合理用药,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具有神经毒性的药物。
- 特殊人群(如化疗患者、老年人)需加强用药监护。
若出现相关症状(如手足麻木、肌无力),建议及时就医神经内科或急诊科,通过病史询问、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