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传播
- 病原体:主要由空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引起,这些细菌广泛存在于家禽、家畜的肠道中,常通过污染的肉类、水源或接触带菌动物传播。
- 感染途径:人类通过摄入未充分煮熟的动物制品(尤其是家禽类)或接触被污染的水源、食物而感染。
2.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腹泻:初期为水样便,后期可能转为黏液便或脓血便,每日数次至数十次。
- 腹痛:多为痉挛性绞痛,常见于下腹部。
- 发热:约50%~60%患者出现低至中度发热(38℃左右),少数高热可达40℃。
- 其他:恶心、呕吐、乏力,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 病程:多数患者1周内自愈,但约20%可能迁延不愈或复发。
3.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
- 粪便检测: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弯曲菌的快速运动,或粪便培养分离病原体。
- 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液中特异性抗体,辅助确诊。
4. 治疗与预防
- 治疗:
- 抗生素:轻症可自愈,重症需使用庆大霉素、红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
- 支持治疗:补液纠正脱水,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
- 预防:
- 加强食品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 对患者粪便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传播。
5. 高风险人群
- 儿童、青少年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且症状可能更严重。
若出现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粪便检测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