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菌性肠炎是由弯曲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细菌性肠炎。以下是关于该病的详细介绍:
- 病因:主要因弯曲菌感染所致。弯曲菌广泛存在于家畜、家禽及各种野生动物的肠道,通过其粪便排出体外。人进食被污染的食品,如鸡、鸭、鱼等肉制品,或与感染动物密切接触,以及通过母婴之间传播等途径可被感染。
- 症状
- 胃肠道症状:轻症者仅大便次数增多,重症者大便次数可达每日 10 次以上。初期为水样稀便,继而呈黏液或肉眼血便,可伴有里急后重。腹痛有时是主要症状,表现为整个腹部或右下腹痉挛性疼痛。
- 全身症状:90% 以上患者出现发热,部分病情较重者伴有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症状。起病初期还可能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婴儿弯曲菌肠炎症状常不典型,多数无发热和腹痛,仅有间断性轻度腹泻。
- 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 便常规:稀便和黏液血便多见,可见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
- 粪便暗视野以及相差显微镜检查:将粪便标本直接置于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体的螺旋状运动。
- 粪便培养:目前最主要的诊断方法。
- 血清学检查:弯曲菌性肠炎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特异性抗体,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法等测定。
- PCR 技术:以空肠、结肠弯曲菌编码蛋白的 CeuE 基因序列为 PCR 引物,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实用诊断技术。
- 并发症:可能并发格林 - 巴利综合征,这是弯曲菌感染后最多见、最突出的并发症。还可能出现菌血症,多见于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还可能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阑尾炎、胆囊炎等。
- 治疗:弯曲菌性肠炎具有自限性,病情较轻者可不进行特殊治疗。病情较重者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同时要做好消化道隔离措施,还要注意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 预后:通常预后较好,经积极治疗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以及老年患者预后不佳。
-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等食物,彻底煮熟食物,保持手部清洁,避免饮用生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