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旋转不良概述
小儿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胚胎期肠道和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发生障碍,导致肠道位置变异和肠系膜附着不完全,容易引起肠梗阻。以下是该疾病的详细解释:
发病原因
在胚胎期肠发育过程中,肠管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按逆时钟方向从左向右旋转。如果肠旋转异常或中止于任何阶段均可造成肠旋转不良。当肠管旋转不全,盲肠位于上腹或左腹,附着于右后腹壁至盲肠的宽广腹膜索带可压迫十二指肠第二部引起梗阻;也可因位于十二指肠前的盲肠直接压迫所致。由于小肠系膜不是从左上至右下附着于后腹壁,而是凭借狭窄的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悬挂于后腹壁,小肠活动度大,易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发生扭转。剧度扭转造成肠系膜血循障碍,可引起小肠的广泛坏死。
症状表现
小儿肠旋转不良的典型症状包括:败血症、便血、腹膜炎、腹痛、腹泻、腹胀、黑便、慢性腹痛等。中肠扭转多见于婴儿及儿童,系外科急诊,如果未能及时手术纠治,可因小肠坏死导致短肠与死亡。十二指肠梗阻系头侧段的十二指肠空肠未绕SMA旋转或旋转不彻底,引起十二指肠折叠,扭曲,产生间歇性梗阻。间歇性慢性腹痛也是常见的症状,可能由间歇性肠扭转或其他原因所致肠梗阻引发肠腔扩张,产生痉挛性疼痛及呕吐。
诊断方法
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腹部平片、造影剂检查、超声等。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腹部平片可以帮助观察肠管的位置和形态。造影剂检查,如钡剂造影,可以在透视下动态观察肠管情况。超声检查可以通过探查肠系膜上血管位置和走向,帮助确诊肠旋转不良。
治疗方式
小儿肠旋转不良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一旦发现存在旋转不良,即应手术纠治。手术目的是解除肠管的压迫和扭转,恢复正常的肠管位置和血运。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并肠扭转,需要进行急诊手术,以避免肠坏死的发生。
注意事项
小儿肠旋转不良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家长应注意孩子的症状,如呕吐、腹胀、大便减少等,并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在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通过上述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儿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疾病,需要通过综合的诊断方法和及时的手术治疗来管理。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对此类疾病保持高度警惕,以便尽早发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