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炎药物
-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用于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通过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发挥作用。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可快速控制炎症和症状,但需注意长期使用的副作用。
-
免疫调节剂
- 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用于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复发,适用于慢性或对激素依赖的患儿。
-
生物制剂
- 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针对特定免疫分子(如TNF-α)的靶向药物,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重度或难治性病例。
-
抗生素与益生菌
- 头孢类、阿莫西林: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需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
- 益生菌(如复方嗜酸乳杆菌):辅助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腹泻等症状。
-
营养支持
- 全肠内营养(如多聚配方、要素配方):对克罗恩病患儿尤为重要,可改善营养状况并诱导缓解。
注意事项:
- 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 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感染风险等)。
- 同时需配合饮食调整(低渣、易消化食物)、补液及心理支持。
提示:炎症性肠病需长期管理,建议在儿科医生或消化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规范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