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炎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病因
- 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较为常见,寄生虫、结核、真菌等感染也可能引发。
- 疾病因素:脑血管疾病及心肌梗死可能引起出血性十二指肠球炎,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会导致十二指肠供血障碍,进而引发炎症。
- 外界因素: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大量饮酒,以及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放射线照射等,都可能损伤十二指肠黏膜,诱发炎症。
- 症状
- 疼痛: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部分患者的疼痛具有一定规律性,如饥饿痛、夜间痛,进食后疼痛可缓解,类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疼痛特点。
- 消化不良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反酸、早饱、胀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 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舌炎、贫血和消瘦等情况。严重时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
- 检查
- 内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球炎的重要方法。内镜下可见球部黏膜粗糙、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或有颗粒感及结节状增生,黏膜皱襞肥厚粗大,或黏膜下血管显露。
- X 线钡餐检查:一般呈现十二指肠球部激惹现象、痉挛、排空加速,黏膜皱襞增粗而不规则,但无龛影及固定畸形,对本病诊断阳性率不高。
- 黏膜活检:显示绒毛上皮变性、扁平、萎缩,固有膜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淋巴样增殖及胃上皮化生等。
- 实验室检查:包括幽门螺杆菌检测、血常规、便常规 + 潜血试验、胃液分析、十二指肠液分析等,有助于了解是否存在感染、贫血、消化道出血以及胃酸分泌等情况。
- 治疗
-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肠道黏膜等药物。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十二指肠球炎,采用四联疗法,即 1 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2 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1 种铋剂(如枸橼酸铋钾)。使用抑酸药物如法莫替丁等,以及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片等。
- 生活饮食调整: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饥饿和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避免饮用含气饮料、咖啡等。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睡眠。
- 预后:十二指肠球炎一般预后较好,多数患者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生活饮食调整后可治愈。但如果不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容易复发。若长期不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