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性期治疗
- 溶栓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需在发病4.5小时内使用,可显著改善预后。
-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初始剂量150-300mg,后续75-100mg/天)或氯吡格雷,用于抑制血栓进展。
- 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可减轻神经损伤,需静脉输注。
2. 一般治疗与二级预防
- 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钙通道阻滞剂,需缓慢调控血压。
- 降脂药物:他汀类(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可稳定斑块,降低复发风险。
- 抗凝药物:华法林、利伐沙班等用于预防血栓扩展,尤其适用于进展性卒中。
3. 辅助治疗
- 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用于大面积梗死伴颅内高压患者,需监测肾功能。
- 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参麦注射液可缓解低血压或脑灌注不足。
注意事项:
- 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注意监测出血风险(如消化道出血)及肝肾功能。
- 早期结合康复治疗(如针灸、理疗)可促进功能恢复。
提示:分水岭区脑梗死的治疗需个体化,建议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完成影像学及生化检查,制定规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