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愈情况因人而异,通常取决于多种因素,总体来说如果治疗及时、规范,多数患儿可以治愈。具体如下:
- 治疗时机: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严格按治疗方案进行,能提高治愈率。若病情发现晚,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肺栓塞等,治疗难度和风险会大增,可能无法完全治愈,住院期间死亡率在 5%-20%。
- 基础疾病:无基础心脏疾病,心脏结构未发生永久性改变的患儿,及时抗感染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治愈率较高。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瓣膜损伤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感染后易发展为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需更长时间治疗和密切监测,病情较难彻底根除。
- 病原体类型:感染常见且对抗生素敏感病原体的患儿,治愈机会相对大。感染耐药菌或特殊病原体,如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等的患儿,治疗难度增加,较难治愈。
- 并发症情况:不伴有并发症的患儿,通过足量、足疗程抗生素治疗,多数可治愈。伴有严重并发症,如出现瓣膜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栓塞、心律失常等的患儿,可能需手术干预,治疗难度大。不过近年来早期外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对心脏赘生物和污染的人造代用品清创、修复或置换损害的瓣膜,可挽救严重患者,提高治愈率。
总体而言,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及时诊断、规范治疗的情况下,治愈率可达 80%-85% 左右。但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体温、血象、心脏功能等,家长也要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