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征
-
病因复杂
- 自身免疫异常:多数患者体内存在攻击神经肌肉接头的抗体(如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MuSK抗体等)。
- 遗传与环境因素:部分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病毒感染、药物影响或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也可能诱发。
-
典型症状
- 肌肉无力:常见于眼外肌(如眼睑下垂、复视)、面部肌肉(表情淡漠、构音障碍)、四肢(抬臂困难)及呼吸肌(呼吸困难)。
- 疲劳性加重:活动后症状显著恶化,休息后可部分缓解。
-
分型与严重程度
- 根据受累肌群不同分为眼肌型、全身型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新斯的明试验(药物激发试验)、血清抗体检测(AChR抗体、MuSK抗体等)。
- 电生理检查: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显示低频递减,单纤维肌电图(SFEMG)可检测神经肌肉传递异常。
- 影像学检查:胸部CT/MRI排查胸腺增生或胸腺瘤。
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
-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缓解肌肉无力症状。
-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抑制异常免疫反应。
-
非药物疗法
- 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快速清除致病抗体,用于危象或术前准备。
- 胸腺切除术:适用于合并胸腺瘤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
靶向治疗
- FcRn拮抗剂(如艾加莫德):新型生物制剂,可减少抗体产生,改善症状并降低副作用。
预后与管理
- 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症状控制,但需长期随访以调整方案。
- 避免感染、过度劳累及药物副作用(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若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完善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