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损伤的症状表现多样,具体取决于损伤的程度、狭窄的严重性以及是否存在胆汁外漏。以下是一些最为明显的症状:
-
腹痛:这是肝外胆管损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发生在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性质可表现为钝痛、胀痛或绞痛,并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
黄疸:当胆管受到损伤后,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导致黄疸的发生。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类似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如陶土色)等。
-
发热:发热是另一个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胆管损伤引发广泛炎症甚至感染范围扩大时更为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体温升高,最高可超过38.5℃。
-
胆漏:对于创伤性胆管损伤,胆汁外溢是最主要的表现之一。伤后早期伤口处流出胆汁或是发生胆汁性腹膜炎,都是胆道损伤的重要标志。而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中,胆漏也较为常见,特别是在胆管部分或完全被切断的情况下,胆汁引流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
梗阻性黄疸:这多见于胆总管或肝总管部分或完全结扎或缝扎的情况。患者常感到上腹部不适,尿液呈深黄色。
-
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这种情况在术后第7天从T形管内流出大量的发臭液体,内含棕黄色浑浊絮状物,有时甚至出现食物残渣。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但一般不出现黄疸或仅有轻度黄疸。
值得注意的是,肝外胆管损伤往往伴随着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弥漫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等,并可能出现肠麻痹等中毒症状。由于肝外胆管的位置较深,在腹部外伤中单纯肝外胆管损伤较少见,多并发于肝脏或十二指肠的损伤。在处理这些部位的损伤时,应特别警惕肝外胆管损伤的可能性,并进行详细的探查以避免遗漏诊断。
为了确诊肝外胆管损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肝功能测试等)、B超、CT扫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
肝外胆管损伤的症状可以从轻微到严重不等,及时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有此类损伤,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