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大出血是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管破裂导致的大量出血。以下从定义、病因、症状及应对措施进行说明:
一、定义与特征
溃疡病大出血指胃、十二指肠溃疡侵蚀基底血管引发的大规模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鲜红或暗红色血液)或黑便(血液经消化后形成硫化亚铁导致),并伴随血红蛋白骤降、休克前期或休克状态。其出血量远超过隐性出血,需紧急处理以避免生命威胁。
二、病因与诱因
- 溃疡侵蚀血管:深部溃疡持续破坏黏膜下层及血管,尤其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球后溃疡更易累及较大动脉。
- 胃酸分泌过多:高胃酸环境加重溃疡创面,增加血管破裂风险。
-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导致黏膜防御机制受损。
- 不良生活习惯:酗酒、吸烟、饮食不规律、精神紧张等可加剧溃疡发展。
- 基础疾病:胃动脉硬化或凝血功能障碍也可能促使血管破裂。
三、典型症状
- 呕血与黑便:急性呕血或排出柏油样黑便是最直接症状。
- 循环系统异常:心慌、血压下降、四肢冰冷,严重时出现休克。
- 全身症状: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缺氧表现。
四、治疗与预防
- 紧急处理:立即止血(药物或内镜下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必要时手术干预。
- 长期管理:使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刺激性饮食、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并谨慎使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若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导致不可逆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