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传播途径
鼠疫耶尔森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具有荚膜,可抵抗吞噬作用。传播途径包括:
- 原发性感染: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直接引发肺炎。
- 继发性感染:由腺鼠疫或败血症型鼠疫扩散至肺部引起。
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起病急骤,高热(39-41℃)、剧烈胸痛、咳嗽(初期干咳,后期咳脓血痰或泡沫血痰)、气促、发绀,常伴胸腔积液。
- 原发吸入性肺炎:接触患者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咳白泡痰,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黑死病”之称)。
- 继发性肺炎:多在腺鼠疫发热数天后出现呼吸道症状,伴皮肤黏膜出血。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痰/血培养、血凝试验、X线显示肺部浸润影)。
- 治疗:
- 抗生素:首选链霉素(肌注)联合四环素或庆大霉素,肺鼠疫需足量足疗程(10-20天)。
- 支持治疗:包括氧疗、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如DIC)及脏器支持。
预防措施
-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至痰培养阴性,灭鼠灭蚤。
- 切断传播:避免接触疫区动物,医务人员需接种疫苗并做好防护。
- 个人防护:疫区居民减少户外活动,接触可疑病例时戴口罩,及时就医。
该病病死率高,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