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单心房主要由胚胎期心房分隔异常引起,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母亲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或感染病毒有关。部分病例还与母体疾病(如糖尿病)或药物影响相关。
2. 症状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
- 早期症状:出生后即出现呼吸困难、喂养困难、易疲劳;
- 典型体征:口唇及指甲发绀、杵状指(趾);
- 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时可发生脑栓塞或肺水肿。
3.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发现房间隔回声消失,X线显示肺充血、心影扩大;
- 其他检查:心电图显示电轴右偏,右心导管检查可评估血流动力学异常。
4. 治疗与预后
- 手术治疗:主要采用房间隔重建术或修补术,需结合合并畸形(如二尖瓣裂缺)同期矫正;
- 药物治疗:用于控制心力衰竭(如利尿剂、地高辛)或抗感染(抗生素);
- 预后:早期手术可改善症状,但需终身随访。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因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5. 预防建议
孕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感染病毒,并定期产检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