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闭锁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必须及时治疗。若不干预,可能引发心脏功能衰竭、缺氧等致命并发症,约70%患儿在1岁内死亡。以下是具体治疗要点:
一、治疗必要性
- 心脏功能受损:三尖瓣闭锁导致右心房与右心室血液无法正常流通,心脏需代偿性增加负荷,长期将引发心力衰竭。
- 缺氧风险高:肺循环血流减少或异常导致全身缺氧,表现为紫绀,需通过手术或介入手段改善氧供。
- 预后差:未经治疗者生存期极短,手术可显著延长生命并改善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法
-
姑息性手术
- 新生儿/婴幼儿:优先选择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或Core-tex管分流术增加肺血流,缓解缺氧。
- 房间隔扩大术:若跨房间隔压差>5mmHg,需行气囊或外科扩大术减轻右心压力。
- 双向Glenn手术:适用于6个月以上患儿,可减少左心室负荷,促进肺动脉发育。
-
根治性手术
- 右房-右室连接术:适用于右心室流出道无狭窄的Ib/Ic型患者,重建血流通道。
-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Fontan手术):适用于2岁以上患儿,完全分离体循环与肺循环,改善氧合。
-
心脏移植
适用于心脏功能严重衰竭或复杂畸形无法矫治者,可替换病变心脏,但供体匹配及术后管理难度较高。 -
药物与支持治疗
- 利尿剂、强心剂用于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 吸氧、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可短期改善缺氧。
三、治疗原则
- 个体化方案:需根据年龄、解剖分型(如肺血流多少)、合并畸形(如主动脉狭窄)等制定手术时机及方式。
- 多阶段干预:部分患儿需分次手术(如先姑息术后再行根治术),以促进肺动脉发育并降低手术风险。
- 长期随访:术后需定期监测心脏功能、肺动脉压力及人工血管通畅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尖瓣闭锁必须通过手术结合药物进行干预,早期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