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闭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以下是具体介绍:
- 定义与发病机制:其特征为三尖瓣或三尖瓣口缺如,右心房不能通过右侧房室瓣至右心室,常伴有房间隔缺损和右心室发育不良。一般认为是胚胎期前后心内膜垫融合部位偏向右侧,心室间隔右移造成房室口分隔不均等,右侧房室管口闭塞,从而形成三尖瓣闭锁。
- 临床表现
- 发绀:嘴唇、手指、甲床等毛细血管丰富处,甚至全身皮肤出现青紫。
- 心力衰竭表现: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休息状态下也可能气促;自觉容易疲劳、无力;腿部、踝关节和足部浮肿,甚至出现胸水、腹水;还可能有眩晕、出汗、心悸等症状。
- 杵状指:2 岁以上患者常出现,末端指(趾)节明显增宽增厚,指(趾)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
- 蹲踞:行走或游戏时患儿经常主动下蹲片刻,可缓解呼吸困难和发绀。
- 并发症
- 低氧血症:部分患儿会出现昏厥、抽搐等严重症状。
- 发育不良:全身血流减少,营养供应不足,导致身体和智力发育迟缓,体重增长不佳。
- 肺部感染:若肺血流量增多,易发作肺部感染,部分患者还常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者甚至猝死。
- 诊断方法:孕妇 18-22 孕周时,可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标准四腔切面发现右心室发育不全和无开放三尖瓣,以早期明确诊断。出生后患儿若出现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结合心电图显示电轴左偏和左心室肥厚、P 波高而宽,以及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超声心动图等可明确诊断。
- 治疗与预后:三尖瓣闭锁是先天性心脏畸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需在婴儿期甚至新生儿期进行减状手术,延缓继发病理改变的发生,为二期行生理矫治创造条件。本病预后较差,生存期很短,多数患者出生后 1 年内死亡,早期手术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