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理特征
- 心脏扩大: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 心功能减退: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左心衰竭症状,以及食欲下降、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
2. 常见症状
- 早期症状:活动耐量下降、易疲劳、心慌、气短。
- 进展期症状:咳嗽(尤其咳粉红色泡沫痰)、水肿(下肢或全身)、胸痛、晕厥或猝死。
- 晚期并发症:肝肿大、颈静脉怒张、浆膜腔积液(如胸水、腹水)等。
3. 病因与危险因素
- 主要诱因: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遗传因素(约25%-50%有家族史)、自身免疫异常、长期酗酒或药物毒性。
- 高危人群:50-59岁为发病高峰,男性略多,有家族史或既往心肌炎病史者风险更高。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是主要筛查手段,可发现心脏扩大及收缩功能异常;心电图、心脏磁共振等辅助诊断。
- 治疗原则:
- 改善症状: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心室重构)等。
- 抗心律失常:植入心脏起搏器(如CRT)或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
- 终末期治疗:心脏移植或安装辅助装置。
5. 预后与日常管理
- 预后:确诊后5年生存率约50%,10年生存率降至25%,需长期规范治疗。
- 日常注意事项:低盐饮食、戒烟戒酒、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心功能,监测体重变化(早期发现水肿)。
总结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进展性、致死率较高的疾病,早期识别症状(如活动后气促、水肿)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治疗需综合药物、器械及生活方式调整,以延缓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