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解质失衡
长期呕吐、腹泻或肠道减压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如钾、钠)大量丢失,引发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
感染风险增加
肠道内容物滞留易滋生细菌,可能引发局部炎症或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 -
营养不良
肠道吸收功能受损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表现为贫血、低蛋白血症、体重下降等,长期可能影响免疫力及伤口愈合能力。 -
器官功能障碍
- 肠道坏死或穿孔:严重时肠道血液循环受阻,可能引发腹腔感染、腹膜炎等。
- 多器官衰竭:麻痹性肠梗阻可能累及膀胱(尿潴留)或其他器官,甚至发展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
慢性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疲乏、无力等症状,与长期营养吸收不良及代谢紊乱相关。
预后与治疗
假性肠梗阻的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若及时去除病因(如调整药物、治疗原发病),症状可能缓解;但慢性或继发性病例易反复发作,需长期管理。治疗需注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以降低后遗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