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杆菌肺炎是一种由不动杆菌属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以下是关于不动杆菌肺炎的详细解释:
-
病原菌
- 定义:不动杆菌是需氧的革兰阴性小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皮肤和黏膜表面。
- 特点:不动杆菌为条件致病菌,通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感染,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
传播途径
- 外源性感染:不动杆菌可来自外环境,通过呼吸道人工管道、雾化器、面罩、湿化瓶、呼吸机管道等带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 内源性感染:不动杆菌也可来自上呼吸道暂居菌,如咽部、口腔分泌物中的细菌,通过吸入进入下呼吸道。
-
高危人群
- 长期住院患者:尤其是入住ICU的患者,由于病情重、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不动杆菌感染。
- 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增加了不动杆菌感染的风险。
- 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不动杆菌。
- 其他人群:老年人、婴幼儿、长时间身体受凉者也是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
临床表现
- 症状:起病急骤,表现为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咳嗽剧烈、咳黏稠黄脓痰,有时可见大量黏稠脓痰。
- 体征:胸部体检可闻及呼吸音减低及湿性啰音,少数患者可出现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 全身症状:可能出现恶心、畏食、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全身中毒症状如瘀斑、肝脾肿大等。
-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尿检可有蛋白和脓细胞。
- 病原学检查:痰培养是确诊不动杆菌肺炎的主要依据,连续2次以上痰培养有不动杆菌生长即可确诊。
- X线检查:X线胸片可见肺中下野斑片状阴影,少数呈大片实变影,片状浓密影中可见透亮区,呈多发性。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E)等。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药物也可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 对症治疗: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如止咳祛痰、解热镇痛等。
- 营养支持治疗:对于体质衰竭明显的患者,应输新鲜血液、补充脂类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不动杆菌肺炎是一种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长期住院或机体抵抗力降低的人群中。其临床表现多样且严重,治疗难度较大。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措施,一旦发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