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
纵隔疝的发生通常与胸腔内压力不均有关,常见原因包括:
- 肺部疾病:如肺大疱、张力性气胸、阻塞性肺气肿、胸腔积液、肺囊肿或肿瘤。
- 胸腔病变:如肺结核纤维化、慢性胸膜炎瘢痕收缩等。
- 手术或外伤:一侧全肺切除术后或胸部外伤可能导致纵隔结构异常。
2. 症状
症状轻重与原发疾病相关,可能包括:
- 典型表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严重时出现循环紊乱(如大汗淋漓、发绀)。
- 体征:体检可见气管移位、心界移位等。
3. 诊断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和CT是主要手段,可显示纵隔疝的部位、范围及原发疾病。
- 实验室检查:血象通常正常,血气分析可能辅助判断肺部疾病。
4. 治疗
- 原发病治疗:如张力性气胸需胸腔穿刺抽液或闭式引流,肺囊肿或肿瘤需手术切除。
- 手术修复:严重病例需手术修补纵隔缺损,如巨大肺大疱切除术、肺移植等。
- 保守治疗:轻度患者可观察,辅以吸氧、抗炎药物等。
5. 注意事项
- 避免剧烈运动或增加腹压的行为(如举重、剧烈咳嗽)。
-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有家族史或慢性肺部疾病者。
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