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两种严重的心律失常,以下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五个方面为您详细说明:
1. 定义
心室扑动
心室扑动是一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室肌快速而不规则的收缩,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心电图上显示连续、快速且振幅较大的波动,无法分辨出正常的QRS波群、ST段和T波。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指心室发生无序的激动,导致心室规律有序的激动和舒缩功能消失,是功能性的心脏停跳。其典型特征是心电图上QRS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各异、大小不一、间距不规则的颤动波。
2. 病因
心室扑动
常见病因包括:- 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室壁瘤等。
-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或低钾血症。
- 药物中毒: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等。
心室颤动
主要病因包括:-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严重缺血缺氧导致传导紊乱。
- 心力衰竭:心功能严重受损。
- 电解质紊乱:如严重的高钾或低钾血症。
- 其他:触电、胸部钝击伤、心脏手术等。
3. 症状
心室扑动
心室扑动常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患者可能出现:- 突发性意识丧失。
- 呼吸困难。
- 肢体抽搐。
- 心音消失,脉搏微弱或无法触及。
心室颤动
室颤的典型症状包括:- 突发性意识丧失。
- 抽搐。
- 呼吸停止。
- 心音消失,脉搏和血压无法测到。
- 若不及时抢救,可在数分钟内导致死亡。
4. 诊断
心室扑动
心电图是确诊的主要手段,表现为快速且规则的心室波动,频率约为150~300次/分钟,无法分辨出正常的QRS波群。心室颤动
心电图显示QRS波群和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间距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约为250~500次/分钟。
5. 治疗
心室扑动
治疗目标是尽快恢复有效的心律,主要措施包括:- 电除颤: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 药物治疗: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用于控制心律失常。
- 病因治疗:如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心肌缺血等。
心室颤动
室颤的治疗强调迅速和有效,主要措施包括:- 基础心肺复苏: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电除颤:这是抢救室颤的首选方法,越早进行,成功率越高。
- 药物治疗:如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用于维持心律稳定。
- 植入性心脏除颤器(ICD):用于预防室颤复发。
总结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都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迅速导致心脏停跳和死亡。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电除颤和心肺复苏,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需进一步了解或咨询,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