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疾病类型
-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如左下肢),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皮温升高,严重时可脱落引发肺栓塞。
- 肺栓塞:血栓随血流阻塞肺动脉,导致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甚至休克,是致命性并发症。
-
病因与高危因素
- 血流缓慢: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术后长期卧床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 血液高凝状态:孕期激素变化(如雌激素升高)、凝血因子增加及抗凝系统减弱,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 血管损伤:手术创伤、静脉穿刺等直接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
- 高危人群:高龄产妇、肥胖、多胎妊娠、剖宫产史、既往血栓病史等。
-
预防措施
- 一般预防:术后早期活动、穿弹力袜、避免久坐久卧。
- 药物预防:高危孕妇使用低分子肝素(如那曲肝素钙)抗凝治疗,需持续至产后6周。
- 围术期管理:控制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减少止血药物使用。
-
治疗原则
- 抗凝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抑制血栓扩展并预防新血栓形成。
- 溶栓治疗:严重肺栓塞需使用尿激酶等药物溶解血栓。
- 手术干预:如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或血栓摘除术,适用于高危病例。
总结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防治需贯穿孕产期全程,通过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管理降低风险。若出现下肢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