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定义
侧卧位腰椎穿刺测得脑脊液压力<60 mmH₂O(毫米水柱),或影像学显示脑组织下垂、硬脑膜强化等特征性改变。 -
发病率与人群
- 发病率约为(2~5)/10万,女性多于男性(2:1)。
-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40岁左右为高发期。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原发性原因
- 脑脊液外漏:常见于腰椎穿刺、外伤或脊柱手术等医源性操作,或先天硬脊膜薄弱。
- 脑脊液生成减少或吸收过快:如脉络丛功能异常、脱水、低血压等。
-
继发性原因
- 脑脊液漏出后,脑组织因失去正常缓冲而下沉,牵拉痛觉敏感结构(如脑膜、血管)引发头痛。
典型症状
-
体位性头痛
- 直立或坐起后15分钟内头痛加剧,平卧后缓解。
- 头痛部位多为全脑痛或枕部/额部胀痛,可放射至颈部。
-
伴随症状
- 颈部僵硬、恶心呕吐、畏光、眩晕、耳鸣等。
- 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或硬膜下血肿。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
- MRI:显示硬脑膜强化、脑下垂(小脑扁桃体下移)或静脉窦扩张。
- 脊髓MRI/CT造影:定位脑脊液漏位置(常见于颈椎或胸椎交界处)。
-
腰椎穿刺
- 测量脑脊液压力(通常<6 cmH₂O),但可能加重头痛。
治疗与预后
-
保守治疗
- 卧床休息:头低脚高位,避免剧烈运动。
- 补液:每日静脉输注生理盐水3~4 L,或口服咖啡因收缩脑血管。
-
有创治疗
- 硬膜外血补片:自体血注入硬膜外腔封堵漏口,有效率70%~90%。
- 手术修复:适用于明确漏口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如硬脊膜修补术。
-
并发症
- 硬膜下血肿、静脉窦血栓、脑膜炎等,需密切监测。
日常管理建议
- 避免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 长期随访,筛查结缔组织病等潜在病因。
若出现持续体位性头痛超过24小时,建议及时就诊神经科,明确诊断并启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