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理特征
肠气肿综合征的病理特征为肠道壁内(黏膜下或浆膜下)形成多个充气性囊肿,囊肿外观呈蜂窝状,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裹,且与肠腔不相通。囊肿内气体主要为非氧成分,可能与肠道内压力增加或产气菌感染有关。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机械梗阻学说:肠道内压力升高(如溃疡、幽门梗阻)导致气体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淋巴间隙形成囊肿。
- 细菌学说:低毒产气菌感染可能促进囊肿形成。
- 营养失调学说:长期营养不良(如素食或幽门梗阻患者)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3. 临床表现
症状通常较轻且不典型,可能包括:
- 消化系统症状:下腹隐痛、腹泻(含气泡)、黏液便或泡沫状血便。
- 全身症状:腹胀、体重下降,严重时可引发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扭转等并发症。
4.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X线可见肠壁双重边缘征或局限性气体积聚影;钡餐造影显示囊状透光区。
- 内镜检查:纤维肠镜可见黏膜下淡蓝色息肉样肿块,活检可发现囊肿塌陷。
5. 治疗措施
- 保守治疗:无症状者可观察;有症状者可采用高压氧疗法(2.5个大气压,每日1次),通过高浓度氧消除囊内气体。
- 手术治疗: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穿孔)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但复发率较高。
- 原发病治疗:若继发于幽门梗阻、炎症性肠病等,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6. 预后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暴发性病例(如合并严重感染)死亡率较高。特发性病例可能长期无症状,需定期随访。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病例或治疗细节,可参考相关医学文献或咨询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