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AEP)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肺部疾病,其特点在于肺泡、肺泡间隔和间质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以下是关于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一些详细信息:
一、病因
-
过敏因素:多认为与吸入环境中的过敏物质有关,猜测为不明变应原引起的超敏反应。
-
感染因素: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感染史,如肺部感染性疾病、急性胰腺炎、心脏搭桥等,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感染与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之间的确切关联。
-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化疗药、青霉素、卡马西平、L-色氨酸、氨茶碱、氨基水杨酸、萘普生、柳氮磺吡啶等,可能诱发该病。
-
肺部疾病因素:肺部原发疾病如肺结核、肺癌等,也可能导致继发性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
其他因素:长期吸烟、服用含可卡因和尼古丁的烟雾等也可能是诱因之一。
二、临床表现
-
发热: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体温在38℃左右。
-
咳嗽:干咳或少量黏痰,可持续数周。
-
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
-
胸痛:较为常见,深吸气时疼痛明显强烈。
-
乏力:由于机体能量消耗过多导致。
-
食欲减退: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
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可伴有咯血、盗汗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
临床表现:患者有上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
影像学检查:早期胸部X线表现为密度较淡的斑点状浸润影,可有Kedey B线,可迅速(48小时内)发展为两肺弥漫性对称分布的肺泡和间质浸润,类似ARDS的毛玻璃样或微结节状表现。CT扫描可见弥漫性肺实质浸润。
-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不明显,但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分类计数常大于25%。血清总IgE水平中度升高。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
-
鉴别诊断:需与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过敏性肺炎、血管炎等疾病相鉴别。
四、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治疗数小时内症状即可缓解,1~2周内肺浸润可完全消失。常用甲泼尼龙60~125mg/6h,症状控制后改为泼尼松40~60mg/d口服2~4周,随后减量停药。
-
对症治疗: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氧疗;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五、预后情况
-
部分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患者可自发缓解。
-
治愈后本症不会复发。
-
总体预后一般较好。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具有自限性的肺部疾病,其病因多样且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通过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等诊断手段,可以有效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大多数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较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