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心室是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属于严重的心脏发育异常疾病,具有以下特征:
一、疾病定义
- 心脏结构异常:正常心脏有左右心室,但单心室患者仅存在一个功能性心室,无法形成完整的双心室结构。该心室同时接受来自三尖瓣和二尖瓣(或共同房室瓣)的血液。
- 分型:根据未发育的心室类型,可分为左心室型、右心室型和不确定型。
二、发病机制
- 胚胎发育异常:因胎儿期房室管未能与心室正确对线,导致心室分隔失败。
- 高危因素: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如孕期感染)、高龄产妇等可能与发病相关。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紫绀:皮肤/黏膜青紫,因缺氧导致。
- 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与心脏泵血功能不足有关。
- 心力衰竭:表现为胸闷、咳嗽、气短、水肿等。
- 其他表现
- 生长发育迟缓:因长期缺氧和循环障碍。
- 心律失常: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异常电活动。
四、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心动图:明确单心室类型及血流动力学异常。
- 心脏CT/MRI:评估血管解剖结构及侧支循环。
- 辅助检查
- 胸部X线:观察肺血流量及心脏形态。
- 心电图:筛查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五、治疗与预后
- 手术治疗
- 姑息手术:如体肺分流术,改善肺血流量或减轻紫绀。
- 根治手术:如Fontan系列手术,建立单心室循环系统。
- 药物治疗
控制心力衰竭(利尿剂、强心药)及预防感染。 - 预后
未经治疗者死亡率高,早期手术可延长生存期,但需长期监测心功能及并发症。
六、流行病学与预防
- 发病率:活婴中约1:6500,占先天性心脏病1.5%。
- 预防:无特效预防措施,关键在于产前筛查及出生后早诊断、早干预。
注:单心室的治疗需个体化制定方案,患者需终身随访以降低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