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是一种由脑血管疾病引发的痴呆类型,通常发生在中风之后,但也可以由于长期的慢性脑缺血或缺氧导致。以下是导致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一些主要原因:
-
脑动脉闭塞:这是引起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反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闭塞,导致大脑半球出现多发性的梗死病灶或额叶和颞叶的分水岭梗死,使脑组织容积减少,并最终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
缺血和缺氧性低灌注:高血压和小动脉硬化所致的小血管病变会导致大脑皮质中参与认知功能的重要部位长期处于缺血性低灌注状态,这会引起神经元迟发性坏死,逐渐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
-
皮质下白质病变:这种病变指的是白质内的小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和纤维性增生,使得白质广泛脱髓鞘改变,影响皮质与皮质下的联系,造成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
出血性病变:包括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实质内出血等,这些情况会对脑实质产生直接破坏或间接压迫,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进而导致痴呆症状。
-
炎症性脑血管病:非特异性血管炎以及结核、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也可成为脑血管性痴呆的原因。
-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原因外,血液病、一氧化碳中毒、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等也可能偶尔引发脑缺血或脑梗死,从而导致痴呆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如高龄、吸烟、痴呆家族史、复发性卒中史和低血压等。一些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发病风险,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特别是心房纤颤、糖尿病、普遍性的动脉硬化以及抽烟酗酒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在诊断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神经心理评估、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血管性痴呆。其中,关键在于确认存在脑血管疾病,并且该疾病与痴呆的发生有明确的时间关联。
对于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控制上述危险因素至关重要,包括积极管理心血管疾病、戒烟限酒、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早期识别并处理可能导致痴呆的风险因素。针对已有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综合治疗策略应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