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遗传机制
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双方若为携带者,孩子有25%的概率患病。 -
主要类型
根据受累器官分为:- 肝脏型(Ⅰ、Ⅲ、Ⅵ、Ⅸ型等):以肝肿大、低血糖、生长发育迟缓为典型表现。
- 肌肉型(Ⅱ、Ⅴ、Ⅶ型等):表现为肌肉无力、运动不耐受,严重时可累及心脏。
- 其他类型:如Ⅱ型(Pompe病)分为婴儿型(多在1岁内因心衰死亡)和晚发型(进行性肌无力)。
典型症状
- 肝脏型:
- 腹部膨隆(肝肿大)、空腹低血糖(易抽搐)、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 长期可引发肝腺瘤、肾功能损害、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 肌肉型:
-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婴儿型可能出现呼吸衰竭。
诊断与治疗
-
诊断
- 通过基因检测(如G6PC、GAA基因突变分析)、血液生化(低血糖、高乳酸等)及影像学检查(肝/肌活检)确诊。
-
治疗原则
- 饮食管理:
- 肝脏型需频繁进食生玉米淀粉,维持血糖稳定;限制高糖食物。
- 肌肉型需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 药物治疗:
- 控制高尿酸血症(别嘌醇)、高脂血症(降脂药)等并发症。
- 其他疗法:
- Ⅱ型婴儿型可使用酶替代治疗(rhGAA)延缓病情;严重肝损害需肝移植。
- 饮食管理:
预后与挑战
糖原累积症需终身管理,早期干预可改善生活质量。但部分类型(如Ⅱ型婴儿型)预后较差,需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降低后代患病风险。